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

Hainan Hanlin Think-Tank Research Institute
  • 网站首页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思维科学
  • 会议信息
  • 项目申报
  • 人才服务
  • 关于我们

    矛盾之说与韩非定理

    发布时间:2021-05-12编辑:点击:552


      闫文彤

      yanwentong@163.com

      矛盾之说是中国逻辑史的经典案例。采用现代逻辑方法,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如韩非定理。

      1.  韩非其人其书、矛盾之说

      韩非的传记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与老子庄周申不害四人合传;在司马迁看来,他们学术地位相当。《韩非子》十万字五十五篇,按文体格式可以分为两类。一为论说体裁,最典型的有《储说》、《说难》。《储说》是全书里字数最多、体系最完整的文献。《说难》,则全文引入了《史记》的韩非列传。论说体,主要包括两部分:论点(结论)、论据(前提)。二为辩难体裁,最典型的有5篇,难一、二、三、四、难势。每篇包括史事案例和尖锐辩难两部分。


       


       

       “矛盾之说”文本,在《韩非子》里出现两次,《难一》篇、《难势》篇。比较二段文本,前者是文雅的书面语言,后者更近似口语对话。

      故选取前者的五句文本进行分析。(A)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B)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C)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 其人弗能应也。(E)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 根据“字典”,其翻译为命题及定理

      2.1 汉语和逻辑符号的翻译字典

      U: 论域,指所有的兵器。

      Db: 兵器b是盾;D是谓词常项;b是个体常项。

      Ma: 兵器a是矛;M是谓词常项;a是个体常项。

      Dy: 兵器y是盾;y是个体变项。

      Mx: 兵器x是矛;x是个体变项。

      Rxy: 兵器x能陷兵器y;R是二元关系谓词。

      2.2 五个汉语句子,翻译为命题

      (A): "xØRxb.

      (B): "yRay.

      (C): MaÙ(DbÙRab).

      (D): 【ØRabÙRab】.

      (E): Ø("xØRxbÙ"yRay).

      2.3 本文认为,以下四个句子,可以组成韩非定理。就是说,前提的三个命题的合取,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E)。

      前提、(A): "xØRxb.

      前提、(B): "yRay.

      前提、(C): MaÙ(DbÙRab).

      结论、(E): Ø("xØRxbÙ"yRay).

      有趣的是,甚至不需要三个前提,其(E)命题本身就是个重言式。其形式证明从略。

      可见:韩非定理为“ Ø("xØRxbÙ"yRay)”。汉语表达为:“(E)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  讨论

      3.1 矛盾之说,可以更细致地如下翻译。

      (A): "y(Dy®"xØRxy).

      (B): "x(Mx®"yRxy).

      (C): $x(MxÙ$y(DyÙRxy)).

      (E): Ø["y(Dy®"xØRxy)Ù"x(Mx®"yRxy)].

      A,B,C三个作前提,也可以有效地推出E结论。形式证明中,使用的存在例示规则 ( Existential Instantiation),请参考Copi的书[1]。证明从略。

      3.2 周云之等人的研究

      周云之等的矛盾之说[2],前二个命题翻译如下: (A): "x"y(Dy®ØRxy)。(B): "x"y(Mx®Rxy)。其论证过程似有待商榷。末木刚博的矛盾之说[3],其列出了三个命题,但是没有列出C, E两个命题;并认为其是演绎论证。即、(A): "xØRxb。(B): "yRay。(D): (ØRabÙRab)。张长明等[4]则列出了(E): Ø("xØRxb Ù"yRay)。实际上,他们使用了全称例示规则(Universal Instantiation U.I.)[1,5],表达了(C)命题(MaÙDbÙRab)。大量成果采用传统逻辑的方法,例如,周钟灵[6]、刘培育[7]等。


      “矛盾”一词,最知名的文献是毛泽东的《矛盾论》[8](1937年),但是该词似非直接源于《韩非子》,而是出自俄国列宁《关于辩证法问题》的汉语翻译本;本文未及探讨。


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

Hainan Hanlin Think-Tank Research Institute

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杭州分院 外联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振华路206号西港新界B1幢6楼 联系电话:0571-85190031

备案号:浙ICP备2021014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