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中下游发现特有鱼类新分布区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记者岳冉冉)最新出炉的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怒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调查评估显示:2019年至2020年,我国科学家共发现怒江鱼类7目19科59属81种,其中土著种56种,怒江流域特有鱼类18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后背鲈鲤、长丝黑鮡等。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处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地形和气候复杂,水资源丰富,物种分化强烈,水生生物种类繁多,孕育了许多特有种类。
项目执行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林峰介绍,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怒江特有鱼类野外仍有分布,个别物种为首次发现。像中国特有种——大盈江黛鲈,过去仅发现于云南省伊洛瓦底江流域,此次就在怒江二级支流姚关河发现了新的种群。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还在海拔1662米的怒江干流发现了近危种‘裸腹叶须鱼’和怒江特有种‘长南鳅’,分别刷新了这两个物种在怒江流域分布的海拔下限和上限。”林峰说。
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研究员说:“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怒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个别物种略有回升,证明保护成效显著。一些特有鱼类新分布区的发现,也为今后生物多样性监测、受威胁等级评估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评估由生态环境部组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