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

Hainan Hanlin Think-Tank Research Institute
  • 网站首页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思维科学
  • 会议信息
  • 项目申报
  • 人才服务
  • 关于我们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冰川至少发生8次进退

    发布时间:2025-07-07编辑:点击:1402

      山地冰川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确定其末次冰期期间千年尺度变化规律及主控因素,有助于探究末次冰期气候突变事件的原因。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多核素年代学与环境示踪”团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冰川8次进退,揭示了末期冰期气侯机制。该成果在国际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npj气候与大气科学》)上发布。

      作为除两极以外现代冰川最为发育的区域,青藏高原被广泛视为开展冰川动力学机制研究的理想场所。该区日益增多的年代学数据证明多数山地末次冰期最大规模冰进早于末次冰盛期。然而,该区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冰川进退证据极度匮乏,阻碍了人们全面理解全球(如CO?浓度)、半球(如北大西洋冷事件)和区域(夏季风降水)气候因素在冰川进退中的角色和作用。

      鉴于此,团队选取地处青藏高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西段,以该区斯布曲作为重点区域。针对谷口保存的多道地貌相对年龄为末次冰期的冰碛垄,进行精细化1?Be暴露测年(高精度的冰川地貌定年技术)和统计分析。

      斯布曲冰川漂砾

      1?Be

      暴露年龄及冰碛垄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地球环境所供图

      结果表明,该区冰川于19000–35000 年前至少发生过8次进退。通过将上述冰川事件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和气候记录对比,提出该区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冰川变化可能受北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化控制的观点。

      斯布曲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冰川变化(A)与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B)和气候记录(C-E)对比。地球环境所供图

      受SST变化影响,哈德莱环流位置发生移动,强度也随之变化,进而引发北半球西风急流强度的变化,由其将SST变化信号传递到青藏高原南部引发千年尺度冰川进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612-025-01096-8


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

Hainan Hanlin Think-Tank Research Institute

海南省翰林智库研究院杭州分院 外联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振华路206号西港新界B1幢6楼 联系电话:0571-85190031

备案号:浙ICP备2021014084号